满江红多长时间

考试辅导2023-12-24 06:53:42职考无忧

满江红

    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渡江云”“向罗敷”“金钗斗帐”“一杯相属”“凤凰池上客”等。该词牌名最早见之于唐代柳宗元的碧松苗七言律诗,而题目与词牌名可互换的只有林逋的满江红·暮雨微收。至柳永、岳飞的创作,则基本完成了词体对它的认可。而本词牌名的来历一直存在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其来源于唐朝诗人杜甫的登高中名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创作背景

    关于满江红的创作背景,从岳飞的孙子岳珂所编的金佗稡编等资料看,至 今尚缺少可靠的根据来证明它的真正作者和创作时间。特别是考虑到词中有“踏破贺兰山缺”一句,这在当时尽忠于宋朝的诗人中,除去岳飞之外,其他人是不会随意写上的。而且满江红经明人修饰后才彰显于后世的。这一点与后人赞美琵琶行诗出于白居易之手,而其名声得以远扬,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似乎更符合文学史上的常识。

    文学价值

    满江红·怒发冲冠通篇读来,真是一曲爱国主义的慷慨悲歌,一腔碧血丹心的发愤图强之志。所谓“读其史未有不翁然而思,扼腕而愤者也”。在反映爱国主题的作品已经相当流行的情况下,岳飞这篇使爱国精神化为铿锵之声的词章,其意义和影响不是一般作品所能达到和产生的。它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曾经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主题思想

    此词上片写作者悲愤填膺的心境,痛感无端受谤议、遭排挤的悲愤,倾诉自己报国无门的义愤,从内心深处唤起人们的共鸣。“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满怀悲愤,所以倒像是愤怒得连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仰天长啸”,是岳飞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呼喊,他怒视着“收拾金瓯,分田界玉”,大声疾呼:“何时收拾得此耻辱山!”他高呼“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臣子恨”与前面平叙中的“怒发”相呼应。“何时灭”,用反诘的语气,加重感叹的份量。这是对投降派的愤怒呵斥与严正警告。

    文学风格

    该词情调高昂,慷慨激愤,掷地有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凌云壮志却报国无门,更使人悲愤难当。“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该是多么的悲壮、惨烈。只可惜这种基调不是此词的主旋律,其实这首词的主旋律是激昂、慷慨、豪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不屈;“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作者在此隐喻奸臣当道、风雨多变的危殆时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宠辱不惊的情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则比喻自己准备发动一场靖乱救亡的战争,打击入侵之敌。

    后世影响

    此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自南宋以来,“精忠报国” 的岳飞首先是作为民族英雄而被人们记忆和传播的。不管时光多么久远,这种对英雄主义的崇拜意识,“疾愚夫陋之士”的惜憎情感是一致的。作为意识对象的英雄形象“身后识方干”,已经不是原先个体意义上的哪一具体的岳飞所能替代的;而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和追忆则成为对理想人格和道德完善的追求。这也是为什么在岳飞被害后的1600多年时间里人们对他的怀念和追忆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的根本原因。同时它把人们的自由生存、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作为人类的终极目标明确提出来使它成为激励、鞭策人们完善自我走向文明的重要精神资源。这种功能与效果是一切精英文化所固有的特点之一。另外从文化精英到普通民众一代代对传统文化的身体力行和世代传颂则完成了它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形成了华夏大地上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正因如此满江红不朽,岳飞不朽!“满江红”更是不朽的词牌。在解读这首词时只有把握住它激荡的爱国热情和奋发精神,才能获得感奋人心的力量。

    此词的创作特色,则如陈廷焯所说:“不是风流放荡,只是一腔忠愤,溢于言表。千古之下,犹为感动(白雨斋词话)。”确实,不管今天人们对岳飞的功过如何评说,其人和这首词在历史上曾起过的积极作用,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其实人们如果不把岳飞看成神,而是看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从这首词中是会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的。这首词的创作表现手法也颇受人们重视。如金圣叹评此词说:“其魄力之大,盖已占全部稼轩长短句之前半部为之。”(金批<词>)这主要是指作者在词中表现出的强烈爱国精神,在当时是振聋发聩的。

    此词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地方,即词中对于时间的流逝、对于客观事物的无情和对于生命渺小的描写。这些描写虽然略嫌悲凉,但正是由于它构成了此词抒情的高潮,使这首词给人以更为深刻的感受。在词史上此词是继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早见于文献的优秀长调。从它所产生的影响看,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